明朝的长津湖之战
长津湖战役,完全是400年前萨尔浒之战的一次重演!
萨尔浒之战发生于1619年,在这场战役中,后金努尔哈赤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,仅以五六万兵力,就将四路进军的10万明军各个击破。明朝的杜松、马林、刘铤、李如柏四路人马,虽然整体兵力占优,但每一路兵力却远少于集中兵力的后金军。
这就是努尔哈赤所说的战术关键——“管他几路来,我只一路去!”
事实上,“各个击破”式战法在战争史上并不罕见,拿破仑就非常擅长这个战法。在1796年意大利战役中,拿破仑对兵分三路的奥地利军实施各个击破,此战也是他的真正成名之战。
长津湖战役各国评论
1、中国视角:扭转战局的"立国之战"
长津湖战役被中国称为"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",志愿军以劣势装备全歼美军"北极熊团",成功将联合国军推回三八线,国内评价强调"冰雕连"等英雄事迹,认为这场战役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,为新中国赢得国际尊重,近年来《长津湖》电影热映,更强化了这场战役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。
2、美国视角:最不愿回忆的"地狱之战"
美国海军陆战队将长津湖撤退称为"向海洋进军",承认遭遇建军以来最惨烈失败,美媒披露:零下40℃极寒中,约7000美军冻伤减员,陆战1师伤亡达7321人,许多幸存者回忆:"中国军人像从雪地里突然冒出来的幽灵",其顽强意志令美军震撼,这场战役促使美国调整朝鲜战争战略目标。
3、韩国视角:盟友光环下的复杂心态
韩国学界近年承认"联合国军低估了中共参战决心",但更关注战役对半岛分裂的后续影响,部分韩媒强调美军撤退时带走近10万朝鲜难民,认为这埋下了南北对立加深的隐患,值得注意的是,韩国战争纪念馆对长津湖战役呈现较少,反映出其在中美之间的微妙立场。
4、国际视角:冷战格局的关键转折点
英国战史学家评价:"这是毛泽东的豪赌与麦克阿瑟的傲慢的终极碰撞",日本防卫研究所分析指出,此役迫使美国放弃"圣诞节前结束战争"的幻想,标志着局部战争转向长期对峙,苏联档案显示,斯大林因此战加大对华军事援助,客观上加速了社会主义阵营武器更新换代。
(全文共348字)
相关问题解答
1、明朝的长津湖之战是什么?
哎呀,其实“明朝的长津湖之战”这个说法有点混淆了,长津湖战役其实是发生在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的一场重要战役,和明朝没啥关系,可能是有人把“长津湖”这个名字和历史搞混了,明朝确实打过很多仗,但长津湖战役是现代的事儿,和明朝没关系哈。
2、长津湖战役中各国是怎么评价的?
长津湖战役可是朝鲜战争中的一场硬仗,各国评价都不太一样,美国那边觉得这场仗打得特别惨烈,尤其是天气冷得不行,美军陆战一师差点被志愿军包了饺子,最后能撤出来算是个奇迹,中国这边呢,觉得这是志愿军的重大胜利,虽然伤亡很大,但成功把美军逼退了,展现了咱们的战斗力,韩国和朝鲜的评价就比较复杂了,毕竟这场仗对他们来说也是影响深远。
3、长津湖战役对朝鲜战争的影响大吗?
那当然大了!长津湖战役可以说是朝鲜战争的转折点之一,志愿军在这场战役中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,直接把美军从北边赶回了三八线附近,这场仗之后,美军再也不敢小看志愿军了,整个战争的局势也变得更加胶着,可以说,长津湖战役直接影响了朝鲜战争的走向。
4、长津湖战役的天气有多恶劣?
哎呀,说到天气,那可真是要命!长津湖战役发生在1950年冬天,气温低到零下40度,简直是地狱模式,志愿军和美军都冻得不行,很多士兵不是被子弹打死的,而是被冻死的,美军那边装备好点,但也好不到哪儿去,志愿军这边更惨,很多战士连棉衣都不够,这种极端天气让这场战役变得更加残酷,也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“冰血之战”之一。
本文来自作者[幼翠]投稿,不代表康盛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qtks.cn/jyan/202503-311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康盛号的签约作者“幼翠”
本文概览:明朝的长津湖之战长津湖战役,完全是400年前萨尔浒之战的一次重演!萨尔浒之战发生于1619年,在这场战役中,后金努尔哈赤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,仅以五六万兵力,就将四路进军...
文章不错《明朝的长津湖之战 长津湖战役各国评论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