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春节课文时间
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来写的 第1~6自然段: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 第7自然段:除夕 第8~10自然段:正月初一 第11、12自然段:正月十五元宵节 第13自然段:正月十九结束 腊八—腊月二十三—除夕—正月初一—元宵—正月十九 写得最详细的是腊月初旬、正月初一、除夕和元宵节.(这是我练习册的答案)
北京的春节课文全解
1、时间线与节日氛围
《北京的春节》以腊八到元宵为时间轴,详细描绘了老北京过年的完整流程,腊八粥、祭灶王、扫房、贴春联、除夕守岁、逛庙会……每个节点都充满仪式感,尤其是“腊八蒜泡得色如翡翠”这类细节,瞬间勾起北方人的年味记忆。
2、民俗活动解析
课文重点突出了“熬腊八粥”“祭灶王”“守岁”三大习俗,老舍用“这不是粥,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”的比喻,既幽默又点明腊八粥食材丰富;而祭灶王时“用糖粘住灶王的牙”的描写,展现民间“用甜蜜贿赂神灵”的智慧与趣味。
3、新旧对比的深意
文中特意对比了“过年”与“过阴历年”,暗含对传统文化流失的隐忧,通过“除夕街上挤满人”和“正月初一铺户关门”的对比,既体现旧时商业规律,也暗示社会变迁对春节习俗的影响。
4、语言特色与情感表达
老舍用“京味儿”白话文拉近读者距离,杂拌儿”“零七八碎儿”等儿化音词汇,让文字自带烟火气,可是,灶王龛早就撤了”一句,用平淡语气传递对旧俗消逝的怅然,引发读者对文化传承的思考。
5、现代启示
这篇写于1949年的课文,至今仍是理解春节文化的钥匙,它提醒我们: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那些“熬腊八粥”“全家包饺子”的慢仪式,恰恰是维系亲情、传递温情的核心密码。(全文约350字)
相关问题解答
1、北京的春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?
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和热闹氛围,从腊八节开始,到除夕、初一、元宵节,课文详细介绍了每个时间节点的活动,比如贴春联、放鞭炮、吃年夜饭、逛庙会等,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独特魅力。
2、北京的春节课文中提到的腊八节有什么特别之处?
腊八节是春节的前奏,课文里提到北京人会喝腊八粥,这种粥是用各种杂粮和干果熬制的,寓意着丰收和吉祥,腊八节也是准备年货的开始,人们开始为春节忙碌起来。
3、课文中提到的“除夕”有哪些重要习俗?
除夕是春节的重头戏,课文里提到北京人会在这一天贴春联、挂灯笼、放鞭炮,全家一起吃年夜饭,年夜饭的菜式很讲究,比如饺子、鱼等,寓意“年年有余”,吃完饭后,大家会守岁,等待新年的到来。
4、北京的春节课文中如何描写元宵节的热闹场景?
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,课文里提到北京人会在这天逛庙会、看花灯、猜灯谜,庙会上有各种小吃和表演,花灯五颜六色,特别漂亮,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为春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本文来自作者[国星辰]投稿,不代表康盛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qtks.cn/kepu/202503-89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康盛号的签约作者“国星辰”
本文概览:北京的春节课文时间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来写的 第1~6自然段: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 第7自然段:除夕 第8~10自然段:正月初一 第11、12自然段:正月十五元宵节 第13自...
文章不错《北京的春节课文时间 北京的春节课文全解》内容很有帮助